为进一步整合研究资源、凝炼学科方向,根据《安徽师范大学校级科研机构管理办法》(校科字〔2017〕3号)规定,经机构申请,学校教授委员会论证,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设立“安徽师范大学维多利亚研究中心”校级科研机构,蔡玉辉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在学院领导深谋远虑安排下,蔡玉辉教授西去东来,往返英国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多次考察、参考多方意见、科学论证、倾情努力、精心筹划。
此前,蔡玉辉教授已经申请并成功立项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重大项目《维多利亚文学研究》,又经过持久努力,并亲自到英国与世界著名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及国内指导性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成功签约《剑桥维多利亚文学与文化研究译丛》,译丛首辑将择日出版,助力我院及我校科研成果。
为建设好科研队伍,蔡玉辉教授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开展读书会、论文汇报等多种科研活动,并积极鼓励大家参加相关国际、国内前沿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如浙江大学吴笛教授来做“转型与影响:维多利亚文学研究”等。
为推动维多利亚研究进一步发展,拓展大家视野,推进维多利亚研究学术进步,蔡玉辉教授邀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黄运特教授来中心讲学、交流。
12月13日下午,美国畅销书作家、书评人、译者、加利福利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英语系黄运特教授应邀来我院,在学院大会议室与外院师生就“维多利亚译丛”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讲座由维多利亚研究中心负责人蔡玉辉教授主持,维多利亚研究中心成员与及学院部分师生到会聆听、交流。
黄运特教授首先对维多利亚中心正在进行的“剑桥维多利亚文学与文化译丛”项目作了评点,他对张涛、汪精玲、李菊、杨元四位老师的译作的学术价值作了高度评价,并以这四本著作为出发点,将维多利亚想象、人口想象、鬼魂与侦探小说、能源与生态想象等研究领域与“中国文化走出去”联系起来,谈及西方世界恐华(sinophobia)和爱华(sinophilia)现象的渊源。黄教授治学严谨,渊博而深厚,他将不同的话题融会贯通,娓娓道来、浑然天成,为致力于进行相关研究的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了多个角度和思路。
接着,黄教授又以侦探小说和“狄公案”的翻译为例,谈了自己对申报“中国文化走出去”相关课题的看法。他介绍了西方著名侦探小说福尔摩斯系列与中国人的不解之缘,对当前翻译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要拓展维度,不能局限在文本研究上。黄教授以自己在美国学界的见闻和对文化项目的了解,指出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哲学在西方世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中国学者在这个方面则具有天然的优势;但其中也存在问题,如同诗人车前子的诗作在国内外的不同待遇一样,国人心中认为可以走出去的文化与外国人真正感兴趣的文化之间存在差距,黄教授就此提出“中国文化走到哪里去”的疑问,引人深思。
黄运特教授的说话结束后,蔡玉辉教授进行的简要的总结。蔡教授再次介绍了维多利亚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范围、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指出文学研究不能停留在文本阶段,要从文化、政治、社会、经济等多个维度审视文本,紧扣英汉两种文化的现实。此后,汪精玲、杨元、李葛送等多位老师与黄教授展开交流,就人口想象、文化批评下能量的涵义、语言自信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最后,在外院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这次交流会圆满结束,与会的师生们对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文化有了新的了解,并且认识到如何进行严谨细致的科研工作,相信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