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我院教师教研、科研能力,提高申请课题的积极性,外国语学院在6月21日下午邀请了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胡波教授为专任教师进行了专题指导,外国语学院邓隽院长主持本次讲座,党总支部书记张新元以及全体教师参加了讲座。
会前,邓隽为大家介绍了胡波教授的个人履历及成果。在热烈的掌声中,胡波教授开始作主题发言。他首先介绍了中山市社科联项目的分类,又强调教师在申请课题时必须注意“三立三不立”原则。“三立”分别指的是:1.优先成立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的问题,尤其是全委会、两会以及广东省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2.优先成立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尤其地方问题。3.优先成立社会发展急需破解的难点问题、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另一方面,“三不立”指的是:1.低水平、重复的课题不立。尤其近几年重复申请的课题,因此在申请前需要先做好“查重”功课。2.条件不成熟的不立。即便拟了好的题目,但因个人能力、资源有限等问题无法保证课题质量的则不立项。3.不急不立,非亟待解决的问题排后。在发言中,胡波教授还强调了填写立项书申请需要注意的四点问题。
最后,胡波教授建议外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做到教学与研究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地方结合、专业与非专业学习结合,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还需放长眼光,潜下心研究,尽量把研究主线做长、研究领域做大。外语学院优势在于拥有一批专业的外语人才库,他建议外语专业的教师可以把海外优秀作品翻译进来,如成立域外湾区研究资料丛刊,或进行国内外比较研究,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国内优秀著作翻译出去,推动中国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张新元总结了胡波教授的发言,认为胡主席的建议切合外国语学院发展实际,比从网上了解的更权威,含金量更高,对广大教师如何撰写申请书给予专业指导,确保命中率。既有理论性,又接地气,还发挥了掌握外语工具的便利条件,为我院寻找了很多申请课题的思路、路径及方法。
胡波教授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也得到了在场教师们的高度赞扬,大家纷纷表示获益良多,看到了未来前进的方向,在平日工作中会更注重教学、科研与地方发展的结合,为中山市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链接:
胡波教授简介:历史学博士,教授,曾任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主任、中山市文联主席,现任中山市社科联主席、广东省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中山市第四、五期优秀专家、拔尖人才。
长期从事孙中山与辛亥革命、香山买办、华侨文化、商业文化、香山文化、史学理论、中国近代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20余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著、编、译出版的论著40余部;参与或主持完成的国家、省、市课题40余项。代表作有《历史心理学》、《岭南文化与孙中山》、《香山买办与近代中国》、《误读的思想传统——民本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辛亥革命前后的中英经济关系(1895-1915年)》、《中国人性格纪实》、《香山商帮》、《走出伶仃洋》、《和美之城:中山》等多部作品。